山西水利建设网

常州渔业管理,常州渔业管理局

常州渔业管理与发展规划

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,水域资源丰富,渔业发展历史悠久,近年来,随着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,常州市渔业管理逐步向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方向转型,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,分析常州渔业现状、管理政策及未来规划,为行业从业者、政策制定者及公众提供参考。

常州渔业管理,常州渔业管理局-图1

常州渔业资源现状

常州市水域面积广阔,主要渔业资源集中在长荡湖、滆湖、太湖等区域,根据常州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,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2万公顷,水产品总产量5万吨,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超过80%,主要养殖品种包括河蟹、青虾、鳜鱼、鲈鱼等,长荡湖大闸蟹”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。

2023年常州主要水产品产量统计(数据来源:常州市农业农村局)

水产品种 产量(吨) 占比 主要养殖区域
河蟹 3,200 6% 长荡湖、滆湖
青虾 1,800 2% 滆湖、太湖
鳜鱼 1,200 1% 溧阳、金坛
鲈鱼 900 6% 武进、新北
其他 1,400 5% 全市范围

渔业管理政策与生态保护

为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,常州市近年来推行多项管理措施:

  1. 禁渔期制度: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规定,滆湖、长荡湖等水域每年设立禁渔期(通常为3月1日至6月30日),保护鱼类繁殖,2023年禁渔期间,渔政部门查处非法捕捞案件42起,较2022年下降15%,显示执法成效显著。

  2. 生态养殖推广:2022年起,常州启动“池塘生态化改造”项目,计划至2025年完成5,000亩标准化池塘改造,目前已完成2,300亩,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率提升至90%(数据来源: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)。

  3. 品牌建设与质量监管:常州推行“长荡湖”区域公用品牌,2023年新增12家认证养殖企业,市市场监管局抽检水产品380批次,合格率5%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
渔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

近年来,常州渔业逐步向智能化、集约化方向发展:

  • 智慧渔业应用:金坛区试点“物联网+养殖”模式,通过传感器监测水质、投喂量,使河蟹亩产提高20%,饲料成本降低15%
  • 种业振兴计划:2023年,常州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,建成2个省级水产良种场,培育优质蟹苗2亿只,满足本地及周边需求。
  • 产业链延伸:水产品加工企业增至28家,开发即食蟹粉、虾仁等深加工产品,2023年加工产值突破6亿元

未来发展规划(2024-2030)

根据《常州市“十四五”渔业发展规划》,未来重点方向包括:

  1. 生态优先:至2025年,全市生态养殖面积占比达60%,减少化肥、抗生素使用量30%
  2. 科技赋能:推广“5G+渔业”管理模式,建设3个数字渔业示范基地。
  3. 三产融合:发展休闲渔业,规划建设长荡湖渔文旅综合体,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

数据支撑与权威来源

本文引用的数据均来自官方渠道,确保准确性:

  •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《2023年渔业统计年报》
  •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《池塘生态化改造进展报告》
  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《2023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结果》

常州的渔业管理正朝着绿色、高效、智能的方向稳步前进,通过政策引导、科技支撑和产业融合,未来不仅能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水产品,还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