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,近年来在海洋资源保护、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临海市海洋渔业局候轩局长表示,未来五年,临海市将围绕“生态优先、科技引领、产业融合”的发展理念,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和海洋经济强市建设。
临海市渔业发展现状
临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,海岸线长达227公里,海域面积约1.2万平方公里,根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23年最新数据,临海市202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8.6万吨,同比增长3.2%,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占比42%,远洋捕捞占比31%,近海捕捞占比27%,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0亿元,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5%以上。
2022年临海市渔业主要经济指标
指标 | 数值 | 同比增长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水产品总产量 | 6万吨 | +3.2% |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(2023) |
渔业经济总产值 | 120亿元 | +5.8% | 临海市统计局(2023) |
海水养殖面积 | 8万公顷 | +2.1% |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(2023) |
远洋捕捞船队规模 | 156艘 | +8.3% |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(2023) |
未来五年渔业发展规划
生态养殖,推动绿色发展
临海市将重点推广生态养殖模式,减少传统网箱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,2023年,全市已试点建设5000亩“海洋牧场”,采用贝藻混养、多营养层级养殖等生态技术,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监测数据,试点区域水质改善明显,氮磷排放量降低30%以上。
候轩局长强调,未来五年,临海市计划将生态养殖面积扩大至3万公顷,并引入智能监测系统,实时监控养殖环境,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。
科技赋能,提升产业效率
近年来,临海市渔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,2022年,全市渔业科技研发经费达2.3亿元,同比增长15%,中国海洋大学与临海市合作建立的“智慧渔业实验室”已成功研发AI投喂系统,使养殖成本降低20%,产量提升18%。
临海市将重点推广以下技术:
- 深远海养殖装备:引进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,拓展离岸养殖空间。
- 区块链溯源:建立水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,提升品牌价值。
- 无人机巡检: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海洋环境,预防赤潮等灾害。
远洋渔业,拓展国际市场
临海市远洋渔业近年来发展迅速,2022年远洋捕捞量达15.1万吨,主要作业区域包括太平洋、印度洋等海域,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数据,全球远洋渔业资源仍有开发潜力,特别是中上层鱼类资源量稳定。
候轩局长表示,临海市将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政策支持,计划到2025年新增远洋渔船30艘,并推动与东南亚、非洲国家的渔业合作,建立海外加工基地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休闲渔业,促进三产融合
临海市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,2022年休闲渔业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,产值达8亿元,临海市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,打造“渔旅融合”示范项目,如:
- 渔家乐升级:建设高标准民宿和海鲜美食街。
- 海上垂钓基地:开发专业化海钓旅游线路。
- 渔业文化节:举办开渔节、海鲜美食节等活动,提升品牌影响力。
政策保障与市场机遇
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,临海市海洋渔业局将联合多部门出台配套政策:
- 财政补贴:对生态养殖、远洋渔业企业给予最高30%的设备补贴。
- 金融支持:设立5亿元渔业发展基金,提供低息贷款。
- 人才引进:与高校合作培养渔业科技人才,提供住房和创业补贴。
随着RCEP(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)的实施,临海市水产品出口迎来新机遇,2023年1-6月,临海市对东盟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2%,其中冷冻虾、深加工鱼糜制品需求旺盛。
展望未来
临海市海洋渔业局候轩局长表示,渔业是临海市的传统优势产业,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,通过生态保护、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,临海市有望在2025年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50亿元,成为全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地区。
临海市渔民和企业家们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这一变革,而政府、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,必将推动临海渔业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