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水利建设网

陕西渔业渔政局郭总,陕西渔业渔政局郭总简历

以创新驱动引领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

陕西地处内陆,水域资源丰富,拥有黄河、汉江、渭河等水系,以及众多水库和池塘,渔业发展潜力巨大,近年来,在陕西渔业渔政局郭总的带领下,全省渔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绿色养殖,促进渔民增收,取得了显著成效,陕西渔业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,强化政策支持,提升科技支撑能力,推动渔业现代化进程。

陕西渔业渔政局郭总,陕西渔业渔政局郭总简历-图1

陕西渔业发展现状

近年来,陕西渔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,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最新数据,202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5万吨,同比增长2%,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65亿元,池塘养殖占比62%,水库养殖占比28%,稻田综合种养等新模式逐步推广,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
(一)主要养殖品种及分布

陕西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,主要品种包括:

  • 鲤鱼、草鱼、鲫鱼(占养殖总量的70%以上)
  • 鲢鳙鱼(生态养殖重要品种)
  • 大鲵(娃娃鱼)(特色高附加值品种,主要分布在汉中、安康)
  • 小龙虾(近年来快速增长,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)

(二)渔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

在郭总的推动下,陕西渔业加快智慧渔业建设,推广循环水养殖、物联网监测、精准投喂等技术。

  • 汉中市试点“5G+智慧渔场”,实现水质实时监测、自动增氧,养殖效率提升30%。
  • 渭南市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。

最新数据:陕西渔业关键指标对比

为更直观展现陕西渔业发展情况,我们结合陕西省统计局、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公开数据,整理如下表格:

指标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同比增长(2023 vs 2022)
水产品总产量(万吨) 8 8 5 +4.2%
渔业经济总产值(亿元) 58 62 65 +4.8%
养殖面积(万亩) 42 43 44 +2.3%
渔民人均收入(元) 15,200 16,500 17,800 +7.9%

(数据来源:陕西省农业农村厅《2023年渔业统计年报》)

从数据可以看出,陕西渔业保持稳定增长,渔民收入增速高于产量增速,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初见成效。

未来发展规划:四大重点方向

郭总指出,陕西渔业将围绕“生态优先、科技引领、品牌打造、产业融合”四大方向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(一)强化生态养殖,推动绿色发展

  1.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,减少养殖污染,目标到2025年覆盖30%规模养殖场。
  2. 扩大大水面生态渔业,在瀛湖、红碱淖等水域发展“人放天养”模式。
  3.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,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,增殖放流珍稀鱼类。

(二)加强科技支撑,提升产业效能

  1. 建设省级渔业大数据平台,整合养殖、市场、物流数据,提供精准服务。
  2.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,试点养殖加州鲈、罗氏沼虾等高效益品种。
  3. 培养新型职业渔民,每年培训5000人次,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。

(三)打造区域品牌,增强市场竞争力

  1. 推动“陕西生态鱼”区域公用品牌建设,制定统一标准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  2. 发展电商直播带货,与京东、拼多多合作,拓展线上销售渠道。
  3. 举办陕西渔业博览会,吸引全国采购商,扩大市场影响力。

(四)促进三产融合,延伸产业链

  1. 发展休闲渔业,建设10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。
  2. 推动水产品加工升级,开发鱼糜、预制菜等深加工产品。
  3. 探索“渔业+文旅”模式,结合乡村旅游,打造垂钓、观光一体化项目。

典型案例:陕西渔业创新实践

案例1: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

汉中市依托水稻种植优势,推广“稻+鱼”“稻+虾”模式,2023年种养面积达5万亩,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,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。

案例2:榆林市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

榆林市利用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,试点“渔麦轮作”,既改良土壤,又提高经济效益,成为北方干旱地区渔业发展典范。

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

尽管陕西渔业发展势头良好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:

  1. 水资源约束:部分地区养殖用水紧张,需推广节水型养殖模式。
  2. 市场波动风险:加强产销对接,建立预警机制,稳定渔民收益。
  3. 科技应用不足:加大财政投入,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发。

郭总强调,未来陕西渔业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,坚持生态、高效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,让渔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,通过政策引导、科技赋能、市场驱动,陕西渔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