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中国渔业产量全景
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2017中国渔业统计年鉴》,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 33万吨,同比增长1.03%。
- 养殖产量:4905.99万吨(占比76.1%),同比增长2.35%;
- 捕捞产量:1539.34万吨(占比23.9%),同比减少2.96%。
这一数据印证了“养捕结合、以养为主”的政策导向成效显著,以下为细分品类产量对比(单位:万吨):
品类 | 2016年产量 | 2017年产量 | 增长率 |
---|---|---|---|
鱼类 | 21 | 08 | +1.25% |
甲壳类 | 34 | 72 | +1.82% |
贝类 | 56 | 33 | +0.59% |
藻类 | 50 | 45 | +2.29% |
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《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8》
从区域分布看,山东、广东、福建三省贡献了全国42%的产量,其中山东省以 931万吨 连续多年位居榜首。
渔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
政策引导:生态优先
2017年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压减近海捕捞强度,长江流域启动“十年禁渔”试点,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17年海洋捕捞产量较2015年下降 7%,而深远海养殖产量增长 3%。
技术创新:智慧渔业崛起
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报告指出,2017年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渗透率达 23%,推动劳动生产率提升30%以上。
- 江苏如东县推广“光伏+渔业”模式,单位面积效益增加40%;
- 广东湛江建成全球首个深海智能网箱集群,单箱年产鲈鱼超200吨。
消费升级:品质需求激增
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统计,2017年国内水产品加工率提升至 6%,预制菜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%,消费者对三文鱼、龙虾等高附加值品种需求年均增长15%-20%。
最新数据透视行业新趋势(2023年对比)
通过联网检索国家统计局、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最新数据,可见渔业结构持续优化:
2023年中国水产品产量预测(单位:万吨)
总产量:约6580-6620(年均复合增长率0.4%)
2. 养殖占比:预计突破78%
3. 远洋渔业:产量达230万吨(较2017年增长52%)
数据来源:FAO《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23》
关键变化:
- 深远海养殖装备数量增长至 12000台(2017年仅3000台);
- 水产品出口额突破 220亿美元,RCEP成员国占比提升至65%。
未来规划:可持续发展路径
-
空间拓展:
- 到2025年建成1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(农业农村部规划);
- 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目标覆盖3000万亩农田。
-
技术突破:
- 中国船舶集团已启动“智能养殖工船”项目,单船年产能力达5000吨;
- 基因育种技术应用比例计划提升至40%(2020年仅15%)。
-
市场规范:
- 全面实施水产品合格证制度,2023年追溯体系覆盖率将达90%;
- 欧盟、美国等市场有机认证产品出口量年均增长1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