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水利建设网

龙海市港尾镇现代渔业,龙海市港尾镇现代渔业产业园

龙海市港尾镇现代渔业发展规划与创新实践

龙海市港尾镇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,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,渔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,近年来,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,港尾镇积极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,通过科学规划、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,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经济新模式。

龙海市港尾镇现代渔业,龙海市港尾镇现代渔业产业园-图1

港尾镇渔业资源现状

港尾镇海岸线长约28公里,海域面积广阔,水质优良,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,根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2023年发布的数据,港尾镇现有养殖面积约1.2万亩,其中海水养殖占80%,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大黄鱼、鲍鱼、海带、牡蛎等,2022年,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5.8万吨,产值突破12亿元,占龙海市渔业总产值的35%。

表:2022年港尾镇主要水产品产量及产值

品种 产量(吨) 产值(亿元) 主要养殖模式
大黄鱼 8,500 2 深水网箱
鲍鱼 3,200 8 筏式养殖
海带 12,000 5 浮筏养殖
牡蛎 9,800 2 滩涂养殖
其他 24,500 3 多样化养殖

(数据来源: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《2022年渔业统计年鉴》)

现代渔业发展规划

推动生态养殖,优化产业结构

港尾镇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减少传统粗放式养殖,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,采用“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(IMTA)”技术,将鱼类、贝类和藻类混合养殖,提高资源利用率,减少环境污染,2023年,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已在港尾镇试点推广该技术,预计可使养殖效益提升20%以上。

发展智慧渔业,提升生产效率

依托5G、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,港尾镇正加快建设“智慧渔场”,已有3家大型养殖企业引入智能投喂系统和水质监测设备,实现精准养殖,根据龙海市农业农村局数据,2023年智慧渔业试点单位的养殖成本降低15%,产量提高12%。

延伸产业链,提高附加值

港尾镇鼓励企业向水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,开发即食海产品、功能性海洋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,2023年,当地新增2家水产品加工企业,年加工能力达1.5万吨,预计带动就业500人以上。

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

福建省政府近年来加大对现代渔业的扶持力度,2023年出台《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明确提出支持龙海市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,港尾镇已获得省级财政补贴2000万元,用于养殖设施升级和冷链物流建设。

随着消费升级,高端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,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统计,2023年全国大黄鱼市场价格同比上涨8%,鲍鱼出口量增长12%,港尾镇有望凭借优质产品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。

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

尽管港尾镇现代渔业发展势头良好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,如海洋环境污染、养殖病害风险、市场竞争加剧等,为此,镇政府正采取以下措施:

  1. 加强环境监测:与厦门大学海洋学院合作,建立近海环境实时监测系统,确保养殖水域水质达标。
  2. 推广健康养殖技术:定期组织养殖户培训,提高病害防控能力。
  3. 打造区域品牌:注册“港尾鲍鱼”“港尾大黄鱼”地理标志商标,提升产品竞争力。

港尾镇现代渔业的未来,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,更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,通过科学规划与务实推进,港尾镇有望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现代渔业的标杆地区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