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成作为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,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和悠久的渔业传统,荣成渔业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,促进产业升级,提升渔民收入,同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,在当前全球渔业资源竞争加剧、市场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,协会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,以确保荣成渔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。
荣成渔业现状分析
荣成市渔业资源丰富,涵盖海水养殖、远洋捕捞、水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,根据2023年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数据,荣成市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20万吨,其中海水养殖占比65%,远洋捕捞占比25%,其余为近海捕捞和休闲渔业,主要养殖品种包括海带、扇贝、牡蛎、海参等,远洋捕捞则以金枪鱼、鱿鱼等经济鱼类为主。
表:2023年荣成市主要水产品产量及占比
水产品类别 | 产量(万吨) | 占比(%) |
---|---|---|
海水养殖 | 78 | 65 |
远洋捕捞 | 30 | 25 |
近海捕捞 | 10 | 8 |
休闲渔业 | 2 | 2 |
数据来源: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《2023年山东省渔业统计年鉴》
渔业发展的主要挑战
尽管荣成渔业发展势头良好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:
- 资源可持续性问题: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导致部分渔业资源衰退,如带鱼、小黄鱼等传统经济鱼类产量下降。
- 国际市场波动: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影响水产品出口,2023年欧盟对中国水产品进口标准提高,部分企业面临出口压力。
- 养殖技术瓶颈:部分养殖品种病害频发,如海参养殖中的腐皮病问题,影响产量和品质。
- 劳动力短缺:渔业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,年轻劳动力向其他行业流失。
荣成渔业协会的未来规划
推动生态养殖,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
协会将推广生态立体养殖模式,如“海带+扇贝+海参”多品种混养,提高单位海域产值,同时减少环境污染,2024年计划在成山镇、俚岛镇试点5000亩生态养殖示范区,预计可提高综合收益20%。
协会将与科研机构合作,推广抗病性强的新品种,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发的“黄海1号”海参苗种,已在荣成部分养殖场试养,成活率提升15%。
加强远洋渔业竞争力
远洋渔业是荣成渔业的重要支柱,协会计划:
- 推动企业更新远洋渔船装备,2025年前完成30艘新型节能渔船的建造,降低燃油成本10%。
- 拓展印度洋、南太平洋等新渔场,减少对传统渔场的依赖。
- 提高水产品深加工比例,开发即食金枪鱼、鱿鱼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。
根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数据,2023年中国远洋渔业总产量达220万吨,荣成占比约6%,仍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发展智慧渔业,推动数字化转型
协会将推动5G+渔业应用,在养殖、捕捞、加工等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。
- 在养殖区部署水质监测传感器,实时监控溶解氧、pH值等关键指标。
- 利用AI算法分析鱼类生长数据,优化投喂策略,降低饲料浪费。
- 建立水产品溯源系统,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询产品从捕捞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。
2023年,荣成已有10家企业试点智慧渔业系统,平均降低养殖成本8%,2025年计划推广至50家。
拓展国内外市场,提升品牌影响力
协会将加强“荣成海带”“荣成海参”等地理标志产品的推广,通过电商平台(如京东、拼多多)和线下展会(如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)扩大销售渠道,2023年,荣成水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5亿元,同比增长25%。
在国际市场方面,协会将组织企业参加欧洲海鲜展(Seafood Expo Global)和北美波士顿渔业展,争取更多高端订单,针对欧盟新规,加强水产品检测标准培训,确保出口合规。
加强渔业人才培养
协会将与中国海洋大学、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,设立渔业技术培训基地,重点培养:
- 现代养殖技术人才
- 远洋渔业船员
- 水产品电商运营人才
2024年计划培训500名从业人员,并设立渔业创业扶持基金,鼓励年轻人返乡从事渔业相关产业。
数据支撑:荣成渔业的经济贡献
根据荣成市统计局数据,2023年渔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280亿元,占全市GDP的18%,直接带动就业5万人,水产品加工产值90亿元,休闲渔业收入12亿元,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。
图:2023年荣成渔业经济结构
(此处可插入饼状图,展示养殖、捕捞、加工、休闲渔业占比)
数据来源:荣成市统计局《2023年荣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
荣成渔业协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推动渔业向绿色、高效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通过优化产业结构、拓展市场空间、加强生态保护,确保荣成渔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,协会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,如渔业油价补贴、养殖保险补贴等,降低行业风险,保障渔民利益。
渔业不仅是荣成的传统产业,更是未来的支柱产业,在协会的引领下,荣成渔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