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水利建设网

霞浦渔业脱贫,霞浦渔业脱贫情况

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

霞浦海域水质达国家一类标准,适宜多种经济鱼类生长,2023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数据显示,霞浦海带、紫菜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2%和18%,大黄鱼养殖规模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(数据来源:《202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》),依托这一优势,当地形成“养殖-加工-销售”全产业链,直接带动3.2万渔民就业,其中脱贫人口占比达34%。

霞浦渔业脱贫,霞浦渔业脱贫情况-图1

霞浦主要水产品产量对比(2020-2023)

品种 2020年产量(万吨) 2023年产量(万吨) 增长率
海带 6 2 1%
紫菜 4 8 2%
大黄鱼 3 9 3%
鲍鱼 2 4 100%

科技驱动产业升级

  1. 生态养殖技术推广
    引入深水抗风浪网箱和海洋牧场模式,单位面积产值提升40%,2023年宁德市海洋发展局报告指出,霞浦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,推广环保型渔排1.8万口,减少饲料浪费15%。

  2. 数字化赋能
    依托“智慧海洋”平台,实现水质监测、病害预警和物流追溯全流程数字化,三沙镇渔民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养殖区溶解氧含量,2022年因病害导致的损失同比下降27%(数据来源:霞浦县农业农村局《2022年渔业数字化应用报告》)。


政策扶持与市场拓展

  1. 金融支持
    福建省农信社推出“渔排贷”产品,累计发放贷款4.6亿元,惠及2100户养殖户,2023年新增贷款中,脱贫人口获贷比例达62%。

  2. 品牌建设
    “霞浦海带”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2023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56.8亿元(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数据),通过电商直播等新渠道,水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65%。

霞浦水产品电商销售增长(单位:亿元)

年份 2020 2021 2022 2023(上半年)
销售额 2 7 4 9

典型案例:下浒镇的转型实践

该镇曾是省级贫困乡镇,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发展鲍鱼养殖,2023年人均收入达3.8万元,较2018年增长240%,关键举措包括:

  • 与厦门大学合作培育抗病鲍鱼苗种,成活率提升至85%;
  • 建设冷链物流中心,损耗率从20%降至5%以下;
  • 开发鲍鱼罐头等高附加值产品,利润率提高30个百分点。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