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渔业厅副厅长谈渔业发展规划与创新实践
福建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大省,渔业资源丰富,产业基础扎实,近年来,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,福建省渔业厅围绕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,以下是福建省渔业厅副厅长关于渔业发展规划的详细解读,结合最新数据与政策方向,为行业从业者和公众提供参考。
福建省渔业发展现状
福建省海域面积13.6万平方公里,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,拥有闽东、闽中、闽南三大渔场,渔业资源种类繁多,2023年,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52万吨(数据来源: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),同比增长3.2%,居全国前列,海水养殖产量占比超过60%,远洋渔业、休闲渔业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。
最新数据展示:2023年福建省渔业主要指标
指标 | 2023年数据 | 同比增长 | 数据来源 |
---|---|---|---|
水产品总产量 | 852万吨 | +3.2% |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|
海水养殖面积 | 8万公顷 | +1.5% |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|
远洋渔业产量 | 48万吨 | +8.6% | 中国远洋渔业协会 |
渔业经济总产值 | 3200亿元 | +5.1% |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|
渔业发展规划重点方向
推进生态养殖,优化产业结构
福建省渔业厅副厅长强调,未来五年将重点推广生态养殖模式,减少传统网箱养殖对近海环境的影响,2023年,全省已建成5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,并计划在2025年前将生态养殖比例提升至40%以上。
案例:宁德市大黄鱼养殖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技术,单产提高20%,同时减少饲料浪费和污染排放。
发展远洋渔业,拓展国际资源
福建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,2023年新增远洋渔船36艘,总规模达650艘,副厅长指出,未来将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合作,建立海外渔业基地,提升远洋捕捞能力。
最新动态:2024年初,福建省与印度尼西亚签署渔业合作协议,预计年增远洋渔业产量5万吨。
推动智慧渔业,提升科技水平
福建省已启动“智慧海洋”工程,2023年建成200个物联网水产养殖监测点,实现水质、投饵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,副厅长透露,2025年前将实现全省主要养殖区5G全覆盖,推动AI投喂、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普及。
数据支撑:据福建省科技厅统计,2023年渔业科技贡献率达58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加强资源保护,促进可持续发展
福建省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,2023年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200余起,增殖放流各类苗种6亿尾,副厅长表示,未来将扩大海洋牧场建设规模,计划在闽东海域新建3个人工鱼礁区,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。
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
财政补贴与金融扶持
2023年,福建省财政安排2亿元用于渔业油价补贴、养殖保险等,2024年,渔业厅将联合金融机构推出“蓝色信贷”,重点支持深远海养殖和冷链物流建设。
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
“福建鲍鱼”“连江海带”等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超百亿元,副厅长指出,下一步将推动“福渔”公共品牌建设,利用电商直播等新渠道扩大销售。
最新数据:2023年福建水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,同比增长25%(数据来源:福建省商务厅)。
福建省渔业厅副厅长表示,福建渔业正从传统捕捞向高质量、高附加值方向转型,通过科技创新、生态保护和国际合作,力争到2030年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渔业强省。
渔业从业者应紧跟政策导向,把握智慧渔业、远洋捕捞等新机遇,共同推动福建渔业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