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水利建设网

上海渔业协会,上海渔业协会水产分会会长

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

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沿海城市,渔业发展在保障市民水产品供应、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,上海渔业协会作为行业引领者,致力于推动渔业现代化转型,提升产业竞争力,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科技创新,以下是上海渔业协会在渔业发展规划中的重点方向及最新数据支撑。

上海渔业协会,上海渔业协会水产分会会长-图1


上海渔业发展现状与挑战

渔业生产规模

根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年数据,上海水产品总产量达5万吨,其中海洋捕捞占比18%,淡水养殖占比55%,远洋渔业贡献27%,浦东新区、崇明区是主要产区,占全市产量的72%

指标 2023年数据 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
水产品总产量 5万吨 +3.2%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
海洋捕捞量 77万吨 -1.5%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
淡水养殖产量 58万吨 +4.8% 上海渔业协会年度报告
远洋渔业产量 15万吨 +5.6% 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公报

面临的主要挑战

  • 资源约束: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后,近海捕捞量持续下降,需依赖养殖与远洋渔业补充。
  • 环保压力: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提高,部分传统养殖模式面临升级压力。
  • 市场竞争:进口水产品占比提升(2023年上海进口海鲜达12万吨,占消费量的31%,数据来源:上海海关)。

上海渔业协会的核心规划方向

推动绿色养殖技术应用

协会重点推广循环水养殖(RAS)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,2023年,崇明区生态养殖示范区实现单位产量提升20%,饲料转化率提高15%(数据来源:崇明区农业农村委),计划到2025年,全市绿色养殖覆盖率提升至60%

案例:浦东新区采用“光伏+渔场”模式,年发电量超800万度,减少碳排放5000吨(国家能源局2023年案例库)。

拓展远洋渔业竞争力

上海远洋渔船队规模达68艘,年产值14亿元,协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合作,开发南极磷虾捕捞技术,2023年捕获量突破2万吨(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数据),未来将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,争取更多公海捕捞配额。

强化水产品品牌建设

推出“上海鱼”区域公共品牌,2023年授权企业32家,带动产值增长18%。“崇明清水蟹”品牌价值达6亿元(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估)。


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

智慧渔业应用

  • 物联网监测:全市40%养殖场安装水质传感器,实时数据上传至上海渔业大数据平台(上海市科委2023年试点报告)。
  • AI投喂系统:试点企业饲料浪费减少25%,成本下降10%(中科院智能所试验数据)。

种业振兴行动

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培育“申优1号”鲫鱼新品种,生长速度提高30%,2024年预计推广养殖面积5000亩(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公告)。


政策支持与行业协作

政策扶持

  • 上海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渔业发展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种苗繁育、冷链物流(上海市财政局文件)。
  • 对远洋渔业企业给予燃油补贴,2023年累计发放3200万元(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数据)。

产业链协同

协会牵头成立“长三角渔业联盟”,与浙江、江苏共建3个水产加工产业园,2023年加工量增长22%(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统计)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