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水利建设网

登记在册的渔业船只,登记在册的渔业船只怎么处理

现状与发展规划

渔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,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,登记在册的渔业船只数量、类型及分布情况,直接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效率,本文结合最新数据,分析当前渔业船只的登记情况,并探讨未来渔业发展的规划方向。

登记在册的渔业船只,登记在册的渔业船只怎么处理-图1

登记在册渔业船只的现状

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《202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》,截至2023年底,全国登记在册的渔业机动船只总数约为6万艘,其中海洋渔船约3万艘,内陆渔船约3万艘,与2022年相比,海洋渔船数量略有下降,主要得益于国家推行的渔船减船转产政策,而内陆渔船数量基本保持稳定。

按作业类型分类

渔业船只按作业方式可分为捕捞船、养殖船、辅助船等,其中捕捞船占比最大,具体数据如下:

作业类型 数量(万艘) 占比(%)
捕捞船 5 2
养殖船 2 6
辅助船 9 2

(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《2023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》)

按功率等级分类

渔船功率是衡量其作业能力的重要指标,我国渔船以中小型为主,大型渔船占比较低。

功率范围(千瓦) 数量(万艘) 占比(%)
<44.1 7 2
1-147 4 3
>147 5 5

(数据来源:中国渔船渔机行业协会《2023年中国渔船统计报告》)

区域分布情况

沿海省份是渔业船只的主要集中地,其中浙江、山东、福建、广东四省的渔船数量占全国总量的60%以上。

省份 渔船数量(万艘) 主要作业类型
浙江 8 海洋捕捞
山东 5 海洋捕捞、养殖
福建 2 远洋渔业
广东 9 近海养殖

(数据来源:各省渔业主管部门2023年统计数据)

渔业船只管理面临的挑战

尽管我国渔业船只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若干问题:

  1. 老旧渔船占比高:约40%的渔船船龄超过15年,设备老化导致能耗高、安全性低。
  2. 非法捕捞问题:部分未登记或“三无”渔船(无船名号、无船舶证书、无船籍港)仍在作业,影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。
  3. 监管难度大:渔船动态监管系统尚未完全覆盖,部分渔船未安装北斗终端,难以实时监控。

未来渔业发展规划

优化渔船结构,推动绿色转型

  • 加快老旧渔船淘汰:计划到2025年,累计淘汰老旧渔船3万艘,推广节能环保型渔船。
  • 发展深远海养殖:鼓励建造大型养殖工船,减少近海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。

加强智慧化管理

  • 全面推广北斗终端:2025年前实现登记渔船100%安装北斗导航系统,提升监管效率。
  • 建立渔业大数据平台:整合渔船、渔港、渔获物数据,实现全流程可追溯。

完善法律法规,打击非法捕捞

  • 强化执法力度:联合海警、海事部门开展专项整治,清理“三无”渔船。
  • 推行电子渔捞日志:要求所有捕捞船实时上报渔获物数据,确保资源合理利用。

国际经验借鉴

日本、挪威等渔业发达国家在渔船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:

  • 日本:实行严格的渔船配额制度,并通过卫星监控所有渔船作业情况。
  • 挪威:推广现代化养殖船,利用智能投喂系统提高养殖效率。

我国可结合实际情况,借鉴其技术和管理模式,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。

渔业船只的规范化管理是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,需继续优化政策、加强监管,并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,确保渔业资源长期稳定利用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